这是墨丘选择的治世之良方,也是墨家奉行的理念,认为只要遵从这十义,世道便可以好起来,事实上墨者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但话里话外,顾担都从未谈论过墨家的理念,引导的方向也多是调和、分配,而非直接快刀斩乱麻,或者直接将墨丘的理论搬上来,一步到位。
“墨兄的那些理念,当然是很好很好的东西。”
顾担迟疑了一瞬,又道:“但你应该能够看明白,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按照这样的一套理论发展,或者说,这套理论的终极目标就是大同之世,‘兼爱’这个目标最基础的要求就是没有任何的私心。
更不必说之后的各种更加细化,却又不近人情的要求了。可以将墨兄的理念当做一个国家最终目标的终点之所在,但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直接将这一套理论拿去用。你如果想做成一番事情,就必须想明白,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不能直接拿直抵终点的理论来应对并不完美的现实条件。
一个国家的崩坏,我们总是可以找来很多种理由,比如说人民困苦、私德不足、腐败无度……但这些东西具体到实事上,那就是一次次的博弈和选择。
比如宗明帝要修建万寿仙宫,纯粹是为了一己私欲。可因为他是皇帝,所以没有谁能够真正限制他,那能否有一套制度,对于皇帝的权利也能有所限制?起码不至于完全为所欲为?仅仅是这一件事,背后牵扯出来的东西,都足以让人想破脑袋。
更不要说皇帝的权利一旦真的分散之后,各方又要如何去制衡,如何又使得大臣们手中的权利不能逾越,再造成腐败无度的局面……这些东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顾担并不在细节处多谈,因为细节是谈不完的。
他从大局出发,提点着荀轲,并不着眼于某一处。
而对于墨丘的理论,他的态度是:我很欣赏,但不能用。
荀轲讶然的看着顾担,万万没有想到顾先生脑子里还藏着这么多想法,只是以往顾担从不多谈这方面的事情。
话里话外,顾担给他点明了方向和轮廓,但更深处的细节和脉络,则是需要他来细细把控。
好消息是他本就不是很认同墨师这种直接一步到位的墨家十义,坏消息是他现在还太年轻,这些问题尚且思索的不够明白。
但他也是幸运的。
现在前面还有墨师遮风挡雨,现在顾先生又愿意出山,将他带在身旁提点。
他还有着很大的成长空间和很远的未来。
快马疾驰,将一切言语都留在了风中。
当又前行了一段路之后,荀轲突然说道:“顾先生,离这里不远就是我之前住的村子……可以去看看么?”
“当然可以。”
顾担微微点头。
从荀轲入皇都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年有余的时间,思念家乡自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不多时,在荀轲的领路下,两人来到了一处村落前。
村落看上去很空,没有半点人烟,就连门前的良田都是杂草丛生——这里距离白莲教和朝廷的交战地方已经很近了,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要么加入白莲教,要么不得不被庙堂拉去充壮丁,纵使想要安安稳稳的种地也是不可能的,等不到粮食收成就要被抢走。
哪怕是沃土,也只能任由生长杂草,成为死地。
走进村落,一切都显得无比寂静,连鸟叫声都几乎不可听闻。
荀轲的目光在昔日熟悉的房屋间来回的扫荡,脸上的表情像是被冰封了一般。
豫州不好过。
这里经历了水患,经历了旱灾,又被夜降天星砸了一次不说,现在还是大月的主战场之一。
他昔日的那些邻里人家,早已经各谋生路。
甚至有好几户人家院子里都已长满了膝盖高的杂草,被拆掉的房门前还有着火堆余烬的痕迹——该是有人路过将房门当柴火给烧了。
断壁残垣,杂草丛生,泥土和木制的房屋本就撑不了太久的风雨。
一切都在说明,这里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住过人了。
荀轲心中有所预料,但当亲眼见到这一切的时候,眼中还是不由得晶莹了些许。
他沉默着的向前走着,来到一处颇大的庭院前。
依稀间,能够看到一处挂着麻绳的牌匾晃荡在院子中,牌匾上勉强可以辨认出“秋野”两个字,风吹过,那牌匾便轻轻的敲打着墙壁,发出不甘而嘶哑的呻吟。
“这里本来是一间私塾……十里八乡的孩子都会来我们村子里念书识字。别看现在破败了,之前每到村会的时候,我们这里可热闹了。
买东西的人会早天尚且黑的时候就跑过来占据好的位置,大人们带着孩子来这里采买东西,各种便宜的吃食香飘十里,人多起来,想要转个身都要费劲些。那个时候最心疼的就是鞋子了,人太多,刚换上的新鞋子在人群里走一遭,就快要没办法穿了……”
荀轲行走在地面的落叶上,声音很轻,像是沉浸在一场太平的梦中。
天际有雨飘落而下。
酝酿许久的乌云,终于开始发威。
冰冰凉凉的雨丝落在的人身上,便是难以言喻的寒意。
一场秋雨一场寒,冬日又要来了。
顾担走到他的身旁,伸手拍了拍荀轲的肩膀。
“会好起来的。”
他说。
荀轲怔怔的点了点头。
二人一同来到荀轲之前的家中,这么些年过去,家中的物件自然是早就不在了,所幸房子还没有败坏到完全不能住人的程度。
顾担干脆的用真气将院子中的杂草绞杀一空,荀轲则是进屋子里收拾了一阵,还找到了之前吃饭用的桌子,至于椅子已经不见了。
两人拿出干粮,随意的坐在房檐下看着淅淅沥沥的雨水自天而落,偶有树木枯黄的落叶被雨水重重的弹压而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但这些枯黄的败叶,亦可化作来年春天的养分。
寂静之间,雨幕之中,顾担的目光忽然顿住。
有一道好似孤魂野鬼般的身影,缓缓渡着近乎僵硬的脚步,在下着雨的村落间行走着。
这里,还有活人。
第160章 旧村遗妇
确信自己没有看错,顾担收起林小依为他们准备的干粮,拍了拍还在发呆的荀轲。
“有人。”
“嗯?”
荀轲一怔,破败成这样的村落哪里还能住人?
他的目光顺着顾担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真的有人。
此时正是秋季转寒时节,那人却是衣衫褴褛,衣物几乎都变成了布条一般挂在身上,秋雨甚寒,落在她的身上,忍不住在不断的抖着,她的手脚似乎有些毛病,行走的时候磕磕绊绊,弧度极大,几乎是在贴着地面在前滑动,显得有几分滑稽的模样。
两人连忙上前走了过去。
凑得近了看的也更加的清楚,那是一个女子,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老婆子,只是现在的模样用不修边幅来形容都未免显得太过于包容,她的身上呈现着近乎黑色的光泽,手脚都呈现出不自然的弯曲,离得还有些距离,让人难以忍受的恶臭气味便扑面而来。
她的身材极为枯瘦,松垮的肌肤紧紧的贴着骨瘦如柴的身体,让原本破布条似得衣服都显得有些肥大,唯独她的肚子,鼓鼓囊囊,与那皮包骨头的身体完全不成比例的向前凸显着,好似怀胎数月的孕妇。
荀轲在雨中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方才有些不确信的喊道:“成婶?”
向前挪动身体的老婆子又向前挪了几步,好似刚刚听到声音一样,以极慢的速度转过头来。
这个时候顾担终于看到,她的眼睛已经瞎了一个,直愣愣的,一动也不动了,另一只眼睛则是如同几近枯萎的,被剥掉了外壳的葡萄一样萎缩着,眼瞳恨不得缩成针尖大小。
“谁?”
她的脸对准了两人,却又根本看不清周遭一切,沙哑的声音像是自心肺间挤出,浑浊不清让人听不真切,又带着浓重的乡音,像是很久都没有说过话了。
“是您啊!”
荀轲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卡在了喉咙间,一时间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
还好顾担反应很快,从他的包裹中拿出准备好的御寒的衣物,先替成婶给披了上去,随后不容置疑的说道:“先去屋子里说。”
两人一同将成婶给搀扶到荀轲之前的家中,成婶的神色看起来有些抗拒——但她没有什么力气,些许微弱的折腾根本让人感受不到。
“成婶,我是荀轲啊!荀家那小子,之前还去您家里打过枣子呢!您还记得吗?我和大牛、二牛他们……”
荀轲也打开了话匣子,“您怎么还在这里?村子里的其他人呢?”
来到了屋檐下,暂且躲开了漫天风雨,顾担以真气扫荡了周围的一片空地,又拆了荀轲家里仅剩下的木桌,点成火堆。
再拿出先前二人用的尚且干净的茅草铺在地上,让成婶一起坐下来烤一烤火。
“荀轲……荀轲……”
成婶念叨着这个名字,僵硬的脸上露出思索的模样,她的反应很慢,连思绪都很慢。
荀轲焦急的目光看向顾担。
顾先生是一位医者,虽然这个身份看上去很淡。
顾担轻轻点了点头,挥手间连绵成片的绿芒落在了成婶的身上。
青木化生诀的内气却显得没有之前那么好用——绿芒刚刚落在身上,成婶的身躯便不由自主的抽搐了起来,喉咙间发出难以忍受的嘶吼。
“唔……呕!”
她强烈的呕吐了起来,昏黄色泽的口水伴随着大片大片米黄色和些许沉白色的东西一同喷吐了出来,强烈的土腥味便袭面而来。
成婶原本鼓鼓囊囊好似怀胎许久的肚子也伴随着呕吐,快速的消减下去。
“这是……观音土?”
顾担已经明白过来。
观音土,大灾之年再无半点吃食的百姓逼不得已之下最后的选择。
它真的是一种土,吃下去会给人强烈的饱涨感和果腹感,但并不能被人体吸收和消化,更不是真正的粮食,人吃多了之后也会引发不少的疾病,最为常见的便是无法排泄,全部都堆积在肚子之中,以至于活活将人给憋死。
成婶的肚子涨成那副模样,便是因此。
青木化生诀的内气在以极快的速度弥补那好似干涸沙漠般不堪重复的身躯,那些观音土自然也就成为了货真价实异物,被身体第一时间排异出来。
过了好半晌,成婶才终于勉勉强强止住了呕吐的感觉,但一直显得无往而不利的内气第一次有些吃瘪,她的一只眼睛还是直愣愣,已经彻底损坏,哪怕是青木化生诀的内气也治不好。
但另外一只眼睛终于显露出晶莹的光,不再是干枯不已的模样,原本模糊不清的世界再度变得清晰而明净。
就连原本不自然弯曲的手脚,弯曲的幅度都降低了许多——长年累月的弯曲已经彻底扭转了骨骼,青木化生诀的内气也不可能完全将其救治好。
“成婶,是我啊,我是荀轲!您能看出来吗?”
第143节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