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节

    这个研究显然超出了材料机构的能力水平,甚至绝大部分材料机构连研究的权限都没有。

    王浩干脆就去了金属材料实验室,亲自带领二十多个研究员组成的团队,花费了一个月时间才攻克了难关。

    他们研究出了一种偏暗色的β铁复合材料,命名为‘β铁钨-003’。

    ‘β铁钨-003’的元素组成很复杂,包括三种金属元素以及四种非金属元素,除了平衡元素组成的硫以外,其他元素全部使用未来元素以及升阶元素。

    “‘β铁钨-003’的致密材料,熔点达到了7300摄氏度,同时具有超高的韧性以及抗压能力。”

    “我们已经做了抗中子冲击检测,‘β铁钨-003’通过了实验,后续还要做持续性高热、高压的检测……”

    “不过我们认为通过检测是没有问题的。”

    杨军院士作了报告。

    王浩听罢呼了一口气,他对于‘β铁钨-003’的性能也非常期待,但知道很大可能成功的时候,他却没有任何的激动。

    因为……

    拖延的时间太长!

    ‘β铁钨-003’,命名中有‘003’,自然就不是第一个研究出的材料。

    在来到科学院金属材料实验室之前,他们就已经研究出了‘α铁钨-001’以及‘α铁钨-002’,只不过基本性能上还是差了很多。

    王浩来到实验室以后,仔细查看了制造过程,并召开会议针对性的做讨论,后来决定把α铁换成β铁,还对制造流程进行了调整。

    当制造出‘β铁钨-003’,性能相对还是差一点,就干脆利用致密材料技术来增加性能。

    现在,终于成功了。

    王浩颇为感慨的叹了口气,其他人激动欢呼的时候,他总是想着赶紧回西海市,继续041材料支持的湮灭力场研究。

    那才是他希望进行的研究。

    材料的研究毕竟不是本职工作,因为研究迟迟没有进展,而材料对于研究非常的关键,他才决定过来一趟。

    只是没想到……

    花费了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第二天上午,王浩就迫不及待的离开了金属材料实验室。他走的非常干脆,和其他人招手就上了车,连一点留恋都没有。

    这让前来送别的人感觉怪怪的。

    有人就问一下杨军,“杨院士,我怎么觉得王院士有些不高兴呢?我们明明完成了如此重大的研究……”

    “他走的很干脆,仿佛有点儿迫不及待。”

    “如果换做是我,一定多留一个星期,这种成果啊……攻克了这个问题,核聚变的研究能进入下一阶段了吧?”

    杨军好笑的摇头,“所以你不是王院士啊!”

    “什么意思?”

    其他人也都看过来。

    杨军道,“你们啊,对王院士还是不了解。在看待研究的问题上,我们的时间观念是不一样的。”

    “你们觉得一个月时间很短,但王院士是觉得很长,而且他明显不喜欢材料研究。”

    “至于成果……”

    “你们觉得王院士,会在乎这个成果吗?”

    一群人被问住了。

    他们仔细想想觉得很有道理,最顶尖材料的研究成果,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换做是王浩根本就不在乎。

    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基本材料,包括β铁、α钨、α硅、α氢……等等,都是王浩带领团队研究出来的,最后的致密材料制造过程,也是王浩的湮灭力场实验组完成的。

    现在的成果也只是应用材料研究。

    王浩则是研究新元素、新物质以及新技术,做的都是国际最尖端科学领域的工作。

    只能说,他们和王浩的差距太大,根本不在一个次元级别上。

    ……

    抗中子冲击的抗压隔热材料,就是核聚变设计的材料难关中,难度最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研究。

    半个月以后,金属材料实验室基本确定‘β铁钨-003’符合要求。

    之所以说‘基本确定’,是因为后续还要做检测,材料寿命的检测可不是半个月能完成的。

    他们必须持续性的给与压力,来测定‘β铁钨-003’的承受力和使用寿命。

    这关系到点火持续时间。

    虽然核聚变设备可以‘熄火暂停’,中途也肯定有‘填装材料’等方面的需求,但内层隔热材料更换可不容易。

    那不是暂停几天能完成的。

    不管怎么说,‘β铁钨-003’最低也能成为‘内层材料的解决方案’,到此材料方向的大难关都被攻克,剩下的一些小的材料需求,都是可以替代解决的,研究也相对容易一些。

    当研究成果向上提交后,徐老师马上就联系了王浩,谈了一下核聚变研究的下一步工作问题。

    然后,带着复杂的心情叹了口气,“终于到了这一天!”

    他指的是核聚变研究进入制造阶段。

    徐老师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因为王浩的团队提供了太多高端材料和技术,只要正常研究下去,很大希望能解决各种材料难关。

    现在只是比预计有些提前。

    或许主要原因还是王浩亲自参与了研究,否则‘抗中子冲击的抗压隔热材料’还要等待很久。

    下一步工作就复杂了。

    核聚变设计阶段已经可以收尾,后续就可以开始讨论制造的问题,而制造牵扯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他们要需要筹备大型的会议。

    很多领域的人士都要参会去讨论核聚变设备的制造,他们的计划是准备依靠核聚变设备建造发电站。

    这是一般路线。

    如果是建造发电站,就不用限制设备的大小,占地面积再大也可以接受,要求自然就低了很多。

    但是,建造发电站也有很多问题。

    比如,在哪里见到发电站?建造好以后,替代哪些发电厂?后续的设备调试、实验,会不会造成影响?

    另外,预期投入是多少?如何筹集资金?

    整个建造过程中,有哪些机构、工厂参与,保密问题如何解决,有哪些研发机构参与……

    等等。

    这里面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复杂了。

    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总是要面对挫折,技术合作?别开玩,我们有什么好处!

    内华达,格鲁姆湖附近。

    很多人对格鲁姆湖周边的印象是一片荒芜,但现在早已变得忙忙碌碌,新修建的公路上有好多的运输车,各种工作人员不断的装卸货物,而大片空地上有更多的人忙碌的。

    这就是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的主实验基地。

    格鲁姆湖计划宣布要制造新设备,得到了来自各个方向的支持,有了足够多的支持以后,计划也展开的非常顺利。

    大量订购的设备、材料就被运送过来,还有好多人员参与附近的建造工程。

    虽然研究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显然非常高调,他们宣称新设备能制造七倍率的强湮灭力场,并认为新设备制造好以后,很快就能赶上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技术。

    “我们最多只差一代!”

    “新设备能够支持制造七倍率的场力,而众所周知,反重力性的研究中心是八倍率。”

    “差距没有那么大了。”

    “我们很快就能掌握磁化材料制造技术,还能进行一些其他相关的实验研究……”

    罗纳德-诺兰对记者说道。

    这种高调的背景下,好多有影响力的官员,都频繁的去实验基地进行参观,还有一些大型的媒体也能够在外围进行采访。

    大量的报道也带来了大量的关注。

    格鲁姆湖计划早就不只是单纯的研究项目,都已经成为了某些人手中的政-治宣传筹码,只要研究能够进展顺利,就能够以此获得很多的支持,也包括精英阶层的支持。

    强湮灭力场技术,关系到的领域太多了。

    罗纳德-诺兰表现出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说起来很多有关设备制造好以后的技术、研发畅想,但实际上,顶尖的学术圈都很清楚,他们所谓的新设备和反重力心态研究中心相比,还是相差很大的。

    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宣布新设备能制造7倍率的湮灭力场,但具体场力能达到多高的强度也很难受。

    另外,新设备的稳定性是个问题。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设备,就已经表现出了不稳定的问题,他们在内置核反应堆以后,甚至都不敢去做一些普通实验,只能持续的维持设备运转。

    那甚至快成为了拖累。

    这种不稳定的影响非常大,就会导致花费大手笔制造出的设备成为无用的鸡肋。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就像是o盟官员的提问,“场力外层需要被磁场设备包裹,如何批量制造磁化材料呢?”

    这个问题根本无法回答。

    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也不可能拿出解决方案,他们只能想着是技术问题,等设备制造完成以后,再去慢慢研究也可以解决。

    当所有的材料和设备都运送到了实验基地以后,下一步就是按照设计对于设备进行安装调试了。

    罗纳德-诺兰做出了个决定,他要召回在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工作的科学家。

    这个决定并不出奇。

    之前很多人就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因为他们要制造新的设备,而湮灭组织工作的科学家是有经验的。

    现在要进行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自然要找一批有经验的科学家,就能少走上很多弯路,过程中也能轻松解决很多问题。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猜你喜欢